我57年生人,不知怎么回事兒,小時候覺得冬天特別冷。現(xiàn)在想是不是當時天冷,冬季的平均溫度低于現(xiàn)在,當然我沒有去氣象局查閱資料,但是即便是低一點也不會感覺那么冷,那時我穿著厚厚的棉襖、厚厚的棉褲、厚厚的棉靴頭,還戴著一頂厚厚的棉帽子,這些可都是親娘給做的,可是還是覺得冷。年年臉凍疝了,腳凍腫了,也怪了,一年凍年年凍。我就是鬧不明白,小時怎么這么冷。后來,我問媳婦,媳婦說傻呀你,吃飽了跟我這消食,裝不明白。那時候你吃的啥?現(xiàn)在你吃啥?那時候你肚子里有多少大卡?那時候你出門一杵的都是走,現(xiàn)在騎車子、電動車,穿的什么羽絨服、皮暖靴、皮手套,空調(diào)巴士有暖風,要是自己有車開著空調(diào),外罩都不穿。再說住吧……我做了個停止的手勢——打住,我整明白了。
小時候沒有什么玩具,稍微投點兒資的比如“得(dei平聲)木材”(發(fā)彩的音)幾個孩子聚在一起,在地上劃一條線,我用我的木頭把你的木頭打過線就算我贏了,木頭就歸我了。嚴格意義上講算賭博,但從來沒有人對這事兒上綱上線。“得木材”按木頭的大小分重量級,有時一塊木頭打成兩半,還接力打,規(guī)定也多的很。再有就是磕模子、翻麻號等要花一兩分錢。不投資的游戲也多著呢,比如跳房子、藏摸個、得和樂、騎馬砸駱駝等等。我重點要說一下騎馬砸駱駝,就是一個孩子站在那,另一個孩子貓著腰,頭頂在站著的那個孩子的肚子上,側(cè)面看兩個孩子形成“h”型,有時孩子多了分兩撥,后面貓著的孩子再貓在前面孩子的屁股后面,有時一排四、五個,排好了,另一撥孩子開始象跳鞍馬一樣一個一個用手一撐往貓著的孩子身上雙腿一跨坐上去,如果,貓著的孩子不塌下去,孩子們?nèi)缭谪堉暮⒆由砩希瑪?shù)三下,還不塌下,貓著的孩子就贏了,就變成騎馬的,反之接著趴。這樣的游戲現(xiàn)在的家長和學(xué)校是斷然拒絕的。也怪了,那時沒聽過哪個孩子受到人身傷害而打官司告狀的。現(xiàn)在的孩子們都玩什么游戲,都知道我也不贅述了。但說心里話,我總覺得現(xiàn)在的游戲不如我們那時的好玩兒。
文革時,鄰居被抄家。那時小,不懂抄沒抄金銀財寶,只知抄家時鄰居家有半抽屜糖果散落一地。那年代商品匱乏,孩子們買塊“拔糖”,先用小嘴的熱氣把“拔糖”“哈”軟,然后用兩手的食指和拇指捏著拔來拔去。先把糖拔軟了,再把糖拔“洋”了。“洋”了就是把糖中的水分在空氣中拔掉,軟糖變成硬塊,然后用兩個被拔的紅里透白的小手指尖,捏著糖用舌頭舔著吃,一點一點地享受著這塊糖所帶來快樂的整個過程,恨不能從早舔到晚。
我絲毫沒有夸張,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會有同感,如果和今天城市的孩子們說起這些往事,他們會覺得不可思議,以為是家長為哄他們多進食進好食而編的故事。家長又何嘗不希望這些是杜撰、是天方夜譚,無奈這些是真的、是歷史。按當年的恩格爾指數(shù)計算,每月工資百分之百的都用在吃飯上,有時還果腹不足。那時每月二十五日要借下月的糧食指標,簡稱“借糧”。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那時候普通人還都在為溫飽而奔忙,哪有時間、精力、金錢去追風逐雅呢?
如今改革開放三十二年,盡管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中國強大了是不爭的事實,正在國際上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用現(xiàn)在時尚的話講,叫中國在國際事務(wù)中有了話語權(quán)。說近一點的,農(nóng)墾打造百億集團的目標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農(nóng)墾職工近幾年收入大幅度增長,如今生活好一點的有房有車。人們不光滿足物質(zhì)生活,而且也喜歡掛兩張字畫、擺個青花瓷,別管真的假的,添點兒雅興,說文一點是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故有感,將“附庸風雅”改為“富擁風雅”,以添俗人雅興。
天津奶業(yè)有限公司王康年文并書于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