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莊農場職工說驢場
冬日走了,那希望已不再遙遠。作為潘莊農場的一名職工,我感受著2010年的春天,也見證著驢場的每一個或大或小的變化。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國有企業應勇擔歷史使命,不斷發展壯大,才能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然而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不容樂觀。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許多企業飽受其害,不堪重負,以至于一敗涂地,瀕臨破產。但也看到一些企業在危機中靈活應對,并迅速作出調整,頑強地生存下來,有的甚至能快速崛起!
驢場就誕生在這樣充滿挑戰性的形勢下,現在已穩步走過將近兩個年頭。其實,應對危機的有效方法,不是逃避,也不是坐以待斃,也不是等、靠、要,而是解放思想,創新思路,自力更生,加快發展。危機之“機”,同樣是機遇之“機”。我們所做的應該是轉化的努力。當別人競相觀望,一籌莫展之際,我們農場卻在加快驢場建設的步伐。這叫什么?這叫逆流而上,這叫捷足先登。別人未養,我先養;別人也養,我養更多更好。“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就是這個道理。
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毛澤東)。據說,驢場所在的地區附近也有人聞風而動,也在搞驢的養殖繁育,十幾頭,幾十頭,幾個圏不等,后來大都中途夭折了。原因何在?與其說規模太小,不如說是他們實力不足,信心不足,不能抵御養殖風險(如驢群出現小規模疫情不能防治,任由其自生自滅,可能導致全軍覆沒),不能有效解決飼養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或者束手無策,到頭來只會所剩無幾,血本無歸,無奈激流勇退,徒增笑耳。
今年立春早。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柳樹的細葉,也裁出點點新綠。那點點綠是美好的,蘊含著我對春的驚喜和希望。自然的力量是偉大的,沒有什么能阻擋的了。正如偉人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化用一下,星星之綠,很快也會成燎原之勢。
驢場就如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孩,今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走這段路的過程,也是不斷成長的過程。作為京津地區首個大規模肉驢繁育基地,大家有決心,有信心走好這條前人未曾走過的路。
遠望農場外面的河堤上的柳樹,綠意喜人。寫至此,筆者不禁想到魯迅先生寫在《故鄉》里的一段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感謝那個披荊斬棘、披星戴月的拓荒者吧!因為有你,這里才會充滿綠意,才會充滿生機,才會充滿希望。有了你,這里的春天更美麗!
潘莊農場 通訊員 張秋生 寫于 農場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