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寶興:難忘的歲月----追憶我的知青生活
來源: 天津食品集團
2010年5月4日,曾在工農聯盟農場插場的約500余名知青們歡聚一堂,迎來了他們37年之后的聚會。
為感謝這些曾經為工農聯盟做過貢獻的知青們,工農聯盟農場黨政班子在綠色時代大酒店設宴招待。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白智生到場表示祝賀;傅同起場長向知青們介紹了農場的今天和明天。席間,知青們追思著曾經走過的崢嶸歲月,暢敘著昔日的友情,展望著屬于自己的夕陽,感慨萬分……
記得我是1976年11月1日作為回鄉插場知青,當時我被分配到漆布廠。和我一起插場的農場子弟還有梁俊英、劉俊嶺、李淑琴、郭延春、孫長喜、朱寶庭、王德明、胡哲文、劉蘭娜、林風君、李亞云。那時,年輕的人有著火熱的心,開始我們先到津南工程塑料廠(工農聯盟農場漆布廠前身)去學習,一個月的學習培訓很快就結束了。我們也就很快進入到了設備拆遷和安裝工作中。記得我們的廠長叫張有光,每天到下班就說:男的,吃完飯趕緊回來加班。那時正值隆冬臘月,天真叫個冷,可是我們從沒有過怨言。每天都干到晚上11點,到食堂吃一碗面湯就回家了。
1977年1月18日,工農聯盟漆布廠投產開業,那時我們有渾身使不完的勁。記得各班組為使產量超過對方,經常自動加班加點,從來沒有人提及報酬。那時我的月薪只有18元,可是我們創造漆布廠當年投產當年創造利潤46萬元的業績,并成為工農聯盟的龍頭企業。以后每年利潤成倍增長,連續幾年利潤都在百萬元之上。到如今每當我想起那一段經歷時,仍回味無窮、思緒萬千。
農場這片土地鍛煉了我也養育了我,我也曾在這片土地上書寫過自己的輝煌。1978年我被評為農場局的紅旗標兵,現在能享有這殊榮的人,仍在農墾系統工作的,我也只記得集團公司總經濟師李連鎖了。1981年我走上共青團領導工作的崗位;1990年我被調到養雞場任場長,當時養雞行業已進入到不景氣時期,但在全場職工的努力下,我們還是完成了場領導下達給我們的利潤數,并創造了當時雞場單產、總產、平均飼養只數的雞場最高紀錄,除此我還在養雞場管理上,做出改革。變負壓式通風為縱向通風,使原來車間用20個1.1千瓦的電機替換為4個0.8千瓦的電機,通風效果良好,變原來每一個飼養周期清一回雞糞為每日一清,只此一項使我們的副產品收入每年提高10萬余元。到今天每當我想起這些事時仍津津樂道,我曾在農場這片沃土上流過汗。
現在的農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正在譜寫著農場新詩篇。2009年全場銷售收入7534.95萬元、創利潤1028.25萬元。現如今農場正按著“一、二、三、四”的發展思路行進。構建一個和諧農場;一手抓興業、一手抓安居;打造三個亮點:華鼎公司、物業中心、水電公司。尤其是我們三個亮點企業,現已成為工農聯盟農場“保增長、上水平”的主力軍。華鼎、浦佳、宇世達、靜海“四大板塊”將為農場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利潤1000萬元夯實基礎。
工農聯盟農場從1956年建場,其中有20幾年企業虧損;有10幾年輝煌,但輝煌過后又沉默,現在終于又一次走出困境。工農就像現如今的鐵路一樣提速再提速……
撫今追昔,真是感慨萬千。啊!我的青春在農場度過,是農場這塊深情的土地,哺育了我、培養了。這段知青生活給我的一生都留下美好的回憶,留下無法割舍的深情……這情意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久愈深。
工農聯盟農場 穆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