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秋雨過后,天氣變涼了許多。時光匆匆,從我來潘莊農場已經兩月余。這段時間我被安排在后勤部門,自然少不了去食堂幫忙。在這里我吃到了許多在東北見不到的美食,比如雞蛋灌餅、千層餅、咸食等,雖然不像狗不理包子、十八街大麻花、耳朵眼炸糕這些天津特產赫赫有名,但是那個味兒真叫地道。當然這些美食不是魔術變出來的,而是出自我們的大廚張姐之手。她是本地人,性格開朗,喜歡幫助人。
有一天,我忙完了工作便來到食堂幫忙,看見張姐在剛揉好面,正在把面分成許多小塊。
“張姐,今天有沒有新鮮的花樣啊?”
“沒有呀,今天蒸饅頭。”
“那我能幫你做點什么呢?”
“不用了,這揉劑子挺麻煩的。”張姐一邊收拾,一邊笑著說。
“麻煩?不就是揉面嗎,這個我也會!”說著便拿來一塊面來揉,“咦?面這么軟,還粘手?張姐,面怎么不粘你的手啊?”
“事先在手上沾點面粉,再去揉就好多了。”張姐看了一眼說。
我依照著做,也模仿張姐的樣子揉劑子,左手在左側扶著面,右手用力把面從前向后揉,那面就像一攤爛泥,無論怎么揉都扶不起來。張姐急忙來解圍,說:“揉這劑子也有秘方的,不是看著那么簡單的一揉就行的,要使巧勁,還要多練,多琢磨。”我細心地聽,然后按照張姐講的方法嘗試,果不其然,一個饅頭劑終于成形。
半小時后,熱氣騰騰的饅頭出鍋了!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饅頭,一邊想,平時很不起眼的饅頭劑揉起來竟然有那么復雜,更何況那些美味佳肴呢?
“看花容易,繡花難。”在工作和生活中,看似簡單的事情,做起來未必那么容易。“眼高手低”是我們常犯的錯誤。實踐出真知。經歷了這件事,我領悟了揉饅頭劑的“秘方”:光站著看,而不親自去做,什么都學不會,就算知道再多的理論也無濟于事;同樣,當自己只了解事情一部分就以為自己知道了全部,便在那里沾沾自喜、自以為是,也是不可取的。感謝張姐給了我嘗試的機會,我將牢記這揉饅頭劑的“秘方”。
(潘莊農場 耿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