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時候就讀過朱自清教授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直記得“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也總是把此文與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而再地聯系起來遐想。從那時候起就對秦淮河,對南京很是向往,向往能像朱教授一樣邀一知己于明月夜泛舟秦淮。
可是機會難得,卻時常充滿遐想。尤其是每次乘火車回家途經西安的時候都會勾起我對金陵的向往。試想古都大概都差不多吧,便會起床坐在窗邊,掀簾遠望燈火通明的西安古都。因是夜間行車,窗外或迷人或單調的風景都被漆黑的夜色掩蓋,一次又一次地把臉緊緊貼在車窗上想看看古都的風韻,無奈總是黑漆漆一片。悵然之余不得不將視線轉移到車廂里,好友已是睡意沉沉,偶爾有幾個興致好的還在那里竊竊說些聽不清的話。在這樣的情形下,我的意識也漸漸模糊起來,不知不覺也就趴在小桌上睡著了。我依稀聽到有人說已經到了南京長江大橋,閣窗望去,浩瀚的長江不急不緩,水波不興,早晨的陽光把江面裝點成了一條寬寬的綢緞。看著面前的長江,我怎么也不能把它與九八年的洪災聯系在一起。也許長江也和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愁,就如它默默無聞地為人們創造福利,靜靜承載著它脊背上的重量,一旦超過所能忍受的極限,它就會發怒,引發災難。
此時我的心情更是顯得有點迫切,想一覽繁華的南京城。突然好多人一下子涌出來,我也拉著好友來到玄武湖邊,遙望玄武湖,碧波粼粼,飛鳥盤旋在上空,樹下垂釣的老人們拿著釣竿坐在凳子上打盹,對岸的高樓猶如一對對衛士守衛著這片風景,卻只恨自己胸中筆墨太少,不能把這點美景詳盡記載。
突然下起了小雨,我和好友有一句沒一句地胡亂說著笑著來到了紀念館。還沒進入就被肅穆沉重的氣氛所包圍,我們倆的歡笑也嘎然而止,一座座大大小小的雕塑都似乎在用血淚訴說著那段非人的歷史。雕塑雖然是沉默的,但在我的心里似乎聽見了那慘絕人寰,凄厲無比的叫聲。不忍多逗留,徑直就走到了里面,步槍,鋼盔,手榴彈,炮火,破屋,尸體,骸骨,斷壁殘垣,這一切都證明歷史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很多人流下了流淚......
突然我被人拽了一下,睜開眼原來是好友,她叫我上床去睡。
躺在床上,回味剛才,心中再次莫名失落起來,搞不清是真是假,很是遺憾美夢短促,沒能進一步深入去體味六朝金粉的古典。真想有機會親臨南京,泛舟秦淮河,拿相機留住美麗,記載歷史。
(紅光農場 張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