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說“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讀書能帶給一個人極大的快樂。讀書不應是一種負擔,一種責任,而應與生活融為一體,令人其樂無窮。”
捧一卷書冊,歷覽五千年之興衰;品一壺清茗,遍涉七大洲之鄉野;枕上片時,直叩古圣門庭;信手拈來,即召先哲來朝;無須走馬塞上,即指點楚漢交兵,無須程門立雪,便可求教古今。
陶醉書中,你可以跨越時空,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擷紅霞云海;可以在“海棠依舊”“綠肥紅瘦”時,和李清照在蓮花叢中爭渡;也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橋下信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甚至可以和海明威的老漁夫桑提亞哥一起抵抗鯊魚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倒的精神……
沉浸書中,你能感受到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能感受到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能感受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烈,甚至能感受到當時諸葛亮在空城之上,笑對百萬之眾的從容……
然“頭懸梁,椎刺股”未免辛苦,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讀書之樂獨于閑適清凈得之。一把蒲扇,或憶意氣風發如赤壁周郎,或憶聰敏潑辣的晴雯;數盤鮮果,疑是花果山美猴王摘取,又或是“一騎紅塵妃子笑”之楊貴妃喜食的荔枝;斜倚椅上嘴角忽露會心的微笑;倦極拋書,眼窩猶蓄同感之淚水。你可以高亢出“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也可以淺吟出“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黯然;可以感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正氣,也可體味“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的柔情。
暢游書海,我們的生命才會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心游萬仞,精騖八極在書中,我們可以與自然對話,與社會對話,與大師對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們無所不去在書中,我們會認識孔子和莊子,認識屈原和文天祥,認識了譚嗣同和毛澤東,在書中,我們可以相識荷馬與巴爾扎克,相識雨果與華茲華斯,相識了盧梭與康德,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我們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維得到了提升……
(農墾房地產公司 王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