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劃分,那是先賢智慧的結晶。今天是春分,清晨拉開窗簾,哇!動人的雪景!立即有了欣賞她的沖動。走在上班的路上,耳邊回蕩著兒時的歌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當下,清爽的春風是我的同伴,藍天配著朝陽在前方,潔白的雪花是大地的衣裳,銀裝素裹的世界,回頭望,留下了深深的印跡,是啊,我的思緒萬千,路就在腳下……
從高新區地鐵站到單位的路,年前走時還覺得有點長,有點累,現在是越走越輕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走路不僅僅在于快慢,還在于是否能夠堅持,前進不僅僅在于速度,更在于要保持正確的方向,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繼續,最慢的腳步不是小步,而是徘徊,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人生也像一條路,但最要緊的往往只有幾步。要留下人生的足跡,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要少走人生彎路、歧路,三思而后行。
只有你細心觀看,就能飽賞沿途的美景。不論你在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時就不要停止;不論你在什么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后就不要悔恨。人生路上既有坦途,又有泥濘;既有美景,也有陷阱,只有堅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達勝利的終點。沒有清醒的頭腦再快的腳步也會走歪;沒有謹慎的步伐,再平的道路也會跌倒。山路曲折盤旋,信徒盤山,他們跪行全程,是信仰的力量。勇者腳下都是路,智者知道哪一條路最好。
人的一生走什么樣的路,關鍵在于選擇,什么路都可以選擇,唯獨歧路不要選擇;什么路都可以走,唯獨絕路不能走。有時走的是順風路,有時走的是頂風路;有時走的是陽關道,有時走的是獨木橋;有時走的是柏油路,有時走的是泥土路;有時陽光燦爛;有時風雨交加。“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十字路口就是一道選擇題,謹慎選擇才能確保正確的方向,糊涂選擇就易步入歧途,放棄選擇就是聽天由命。人生道路的每一個岔口上,不同的選擇,決定你截然不同的人生。既然認準了一條道路,就要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詩人李白說: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屈原曾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魯迅鼓勵我們: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人不是神仙,人生漫長的征途是不可能一步都不錯的,聰明的人就聰明在知錯就改,路走錯,可以回頭,人生之路是單行道,無法重來。所以有人說: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人摔跤的一個教訓,就是忘了低頭走路。瞻目遠方,才會加快步伐;觀賞風景,才會步履輕盈;結伴同行才能歡歌笑語;風雨兼程才能成功攀頂!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開拓者走的,都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路天天走,只有不斷開拓探索,才有新路。 “路”由“各”與“足”組成意思是“人各有路”,正因為“人各有路”所以人路才通向四面八方。開拓新路比沿著別人的腳印走要困難得多,但是要這樣才能發現一個新世界。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道路的更新,世界在變化,穿越我們身邊的高速鐵路告訴我們:走路也要與時俱進!
(工農聯盟 諸葛增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