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文:閑談完滿
來源: 天津食品集團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東坡先生這幾句富有哲理的詞句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總是有缺憾的,不完滿才是現實的生活。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又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總是希望事事能夠盡如人意。因此,當現實生活與我們的愿望相違背時,不滿、牢騷隨之產生,壞情緒也就時時纏繞著我們,使我們難以露出笑臉。
于是,有哲人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對自己悲慘坎坷的命運深感悲哀,無奈之下他只好祈求上帝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上帝對他說:“如果你能夠在人世間找到一位對自己的命運心滿意足的人,我將為你改變命運。”于是,此人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旅。在這個人看來,滿意自己命運的人有很多,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他首先找到了他認為最應該滿足的人——國君。他詢問國君是不是對自己的命運滿意,國君嘆息說:“我雖貴為國君,卻日夜提心吊膽,寢食難安,我擔心自己的王位能否長久,擔心國家能否長治久安。事實上,我還沒有一個流浪漢過得快活。”那個人聽了國君的話也不免困惑。于是他又找到了流浪漢,遠遠地看過去,曬著太陽的流浪漢是那么滿足,那個人覺得自己找對了人便上前詢問。流浪漢奇怪地望著他說:“你開什么玩笑!我每天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怎么可能對命運滿意,其實我每天都在詛咒上天的不公。”那人還是不甘心,他走遍了很多地方,詢問了處在各個階層,從事不同行業的人,可是每個人都說自己對命運不滿意,人人都對自己現有的生活有所抱怨。最終,這個人有所感悟,從此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了。
的確如此,現實生活中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精彩,也都有自己的遺憾。我們能看到的往往總是別人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因此,在我們的眼中,自己的人生總是那么多的不幸,并為此苦悶、惆悵、郁郁寡歡。這樣下去,我們的人生將失去色彩。如果我們看破不完滿是人生常態這一現實,以平常心面對,再努力去改變生活不完滿部分的同時又不苛責生活、怨天尤人,我們還會活得這么累嗎?人生的樂趣當然會回到身邊。 (奶牛中心 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