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書名,內心便有感慨。中國這些年的變化之巨大,是國人有目共睹的,學習了張教授的這本書我才深刻理解這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教授把自己走訪過的一百多個國家的事實拿來和中國相比較,他以客觀和全面的視角,結合對中國現實的觀察,分析了中國在特有發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樸實易懂的文風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讓我對祖國的發展大勢以及曾經對此的疑問有了全新的認知與釋然。
本書開篇第一章題為“不再誤讀自己”,站在中國人的角度,看待中國發展,作者認為無論“謙虛謹慎也好,韜光養晦也好,關鍵是要能夠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對中國今天真正的經濟規模要心中有數”。一方面,應當充分肯定我們在維持和平環境的基礎上所取得的發展成就。縱觀世界歷史,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就是和平,這與西方崛起的動蕩與戰爭形成了鮮明對比,而新中國的發展更是在一貧如洗、一窮二白的起點出發,一步一步進行現代化建設,并且在自己的國土上化解所有工業化、現代化進程所帶來的各種矛盾和難題,因此中國的成功和發展模式非同尋常,對于整個世界的發展都具有特殊的里程碑意義。另一方面,當前中國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比如城鄉差距問題、腐敗問題、環境污染問題、貧富分化問題等等,但也要客觀認識這些問題對于任何國家而言都是發展中的必然衍生品,不能因此就否定已有的發展成就。
中國的崛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的發展,源于她獨特的文化、廣闊的地域、龐大的人口,源于她的悠久歷史、語言,她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是推動這個文明型國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在這個世界上,她是僅存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什么她能夠歷經劫難而屹立在世界東方,這與她的文化密不可分,她強調和諧、她重視家庭、家族,每一次外敵的入侵,不是她文明的消失,而是文明的包容與再生。她廣闊的地域,東方日出西方雨,她有廣闊的生存空間,豐富的資源,保證她的發展需要,也使任何一個入侵者無法將她徹底消滅。人口是一個國家前進的包袱,巨大的人口基數將使任何發展的平均數縮小,換個角度,人口也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不論外面風云變幻,中國自身的需要都可以消化一切生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無疑是中國人民二十世紀最正確的選擇,這條道路使中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
中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發展之迅猛,令西方國家詫異和恐懼。因此,在我們的周圍,時常出現編造中國威脅論調、想扼制中國發展的聲音。中國的腐敗、貧富差距、環境污染、等等問題的存在也令部分國人對祖國的建設成就產生質疑。但這并不能成為否認中國三十年輝煌成就的理由。正視自己的成就,正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是我們對中國發展大勢的應有態度。
中國現在強大了,西方在騷動。“中國模式”、“中國崛起”的各種言論在傳播。中國似乎對“模式”、“崛起”這類的說法抱著謹慎謙虛的態度,提倡“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思想。但事實的確是中國靠自己的發展模式迅速地壯大起來,崛起在世界的東方。
我是個中國人,我為是中國人而驕傲,讀完這本書,回想一下自己不長的人生經歷,就讓我感受到了生活變化的巨大,而這一切卻又這樣平和自然。小時候長在農村,有輛自行車興奮了好長時間,騎著嶄新的自行車去上學,同學們都投來羨慕的目光,現在上班我開上了小汽車,住在郊區的新建小區,家家住著三室朝陽寬敞明亮的商品房,戶戶有自己的車位。同時我是個農墾人,我為是農墾人而自豪,到宏達的這些年,農場翻天覆地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以我們小家的發展來看整個國家的發展,中國的成就自然不可磨滅。我們的發展正是“和諧發展”的體現,沒有如西方崛起的戰爭和掠奪,沒有對異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實力給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秉承祖國的優良傳統,學習他人長處,發揚自身優勢是我們在工作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質。我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更是將醫德醫風放到工作的首位,時時刻刻為病人著想,業務工作認真謹慎,學習他人的先進文化,努力認識自己的缺點實事求是做人。我相信,以不懈努力地創新創業、拼搏奮斗,未來的中國一定會不斷地給世界帶來新的更大的震撼!
(工農聯盟 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