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幼兒時期路過某個工廠時,爸爸媽媽總會指著墻上的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給我聽。
“安安全全上班來,高高興興回家去”
年幼懵懂的我并不能完全的體會這句話的全部含義,只是模模糊糊的明白只有安全才可以高興和回家。于是每天父母離家的時候我總會站在窗口一本正經的揮著小手大聲說:“注意安全,早點回家。”
父母每每聽到總會喜笑顏開。
稍微長大了一些,和小伙伴們玩耍時媽媽總是對我說:“危險!”而爸爸則不厭其煩的板著臉對我一遍一遍的重復哪些不可以做,哪些做了會受傷。
于是我開始覺得父母掃興,總是不愿意讓我盡情的玩耍。
直到有一天,我因為被父母嘮叨了無數遍的“危險”受傷了,鮮血順著上臂流到手腕。疼痛讓我再也顧不得心愛的玩具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抽泣著跑回家求援。
透過哭得紅腫的眼睛,我看到媽媽眼中閃閃發光的眼淚還有爸爸緊鎖的眉頭。我好奇的想,為什么爸爸媽媽的樣子好像比我還疼呢?
直到長大了,懂事了,才明白幼年的自己是多么的不懂父母心:親情以血脈為紐帶,無條件的相互關愛,我身上的傷口與疼痛早已通過血脈流淌到了父母身上。
可是縱觀我們身邊的世界,因為不注意安全使自己受到傷害甚至死亡給至親造成無法彌補的傷痛的事卻比比皆是。
因違章駕駛在車禍中喪生的女子,她的丈夫在看到遺體的一剎那癱倒在地,拉著她的手泣不成聲。曾經的濃情蜜意,卻也抵不過陰陽永隔,紅顏白骨。
出現事故的煤礦外,礦工家屬不顧阻攔瘋狂的撲到被白布蒙住的遺體上,哭嚎著不肯離去。曾經為妻兒撐起一片天空的寬厚肩膀,如今單薄得像狂風中的蝴蝶。
冒著白煙的失火工廠的現場,白發蒼蒼的老人面對焦黑得看不清面孔的遺體,顫顫巍巍的伸出手卻不敢再一次撫摸心頭肉一般的孩子,不是怕那變得猙獰恐怖的面孔,而是怕弄疼她那被大火燒傷的孩子。白發人送黑發人,人間至悲。
當救援人員從已死去的母親懷里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救出來以后,本來安靜的孩子哇哇大哭,即便他不懂得人世滄桑,也明白這一次離開母親的懷抱便是后會無期。幼年喪母,人世大不幸。
“死后原知萬事空”,可是如果那些因為不遵守安全生產而喪生于事故的人死后有知,看到親人們的至痛至悲會不會為自己的疏忽哀嘆?那些因為事故而遭到牽連而死的人們會不會垂淚:“好想為父母養老送終,好想看著孩子長大成人,好想和愛人一起白頭到老”?
大家都說中國字博大精深,“宀”是房屋,蓬蓋的意思,象征著一種保護。于是古人用它創造了“家”,有了保護才是家才是兒女心中的家。兒女有了保護,做父母的才會“安”心。而這個令人安心的保護正是那些安全規例。
如今,我早已不是那個趴在窗口目送父母上班的小孩子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我上班之前,父母都會認真的叮囑我一句“注意安全”。時光流轉,歲月更迭,在各種流行意識風起云涌的今天,那句樸素的“安安全全上班來,高高興興回家去”還是如此深的印刻在我們的生活中。
(歐娜公司 石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