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才止;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來,尋找陽光。——林語堂
題記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像絲綢一樣鋪灑而來,它穿越晨曦,以清澈動人的光線,彌漫開來,俏皮的跳躍在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而迎著朝陽的我明白,新的一天已經開始,整理好行囊向夢想出發。
“我是養豬的!”,無論誰問我是從事什么工作的時候,我總是這樣驕傲的回答。而別人的回應則是一臉的詫異,“一個小姑娘家家的怎么可能……”。呵呵,其實我就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養豬人。
養殖業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臟!而且是一般人接受不了的臟。的確我們每天都會弄的身上臭烘烘的,但大家每天吃的葷菜與我們這些臭烘烘的養殖工作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天,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每天早上當太陽還在云層里梳洗打扮準備上班的時候,我們卻早已奔波在自己熟悉而又熱愛的崗位上。每天早上6點鐘我們會準時換上工作服,雨鞋,在消毒通道的紫外線燈下消毒后進入生產廠區。腳踩豬舍門外消毒池進入豬舍內 ,豬豬們早在饑腸轆轆的催促下不顧形象的大喊大叫,而飼養員也是忙碌著為它們呈上精美的早餐。同時我們的晨檢也開始了。先是查看溫度、濕度、通風、采食量 、飼料等情況,繼而觀察豬群,發現異常及時處理,然后對飼養員交代現有問題及以后飼養注意事項。晨檢結束后開始我們的早餐,吃完飯后所有的技術員聚在一起,由技術廠長牽頭每天的生產例會就開始了,針對這一天的工作大家暢所欲言,有疑問大家一起解決,有困難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待我們重新進入生產區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一天的工作真正的開始了。認真、細心永遠是我們不變的教條。我們需要及時完成非正常豬只的處理;根據免疫計劃,完成豬群各種疫苗注射工作;監督檢查各種消毒保健工作;做好檢測的采血紀錄工作;完成病死豬的剖檢及無害化處理,并及時填寫記錄及免疫檔案;培訓舍內工作人員,檢查、督促飼養員的工作等等等等。送走了太陽,迎來了月亮,轉眼間一天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豬場里的每一天,過得都不一樣,母豬產仔的一天,我們可能晝夜不休,加班工作,細心呵護每一個到來的新生命;賣豬的一天,我們手握鈔票,充滿收獲的喜悅;發病的某一天,我們可能愁眉不展,緊張而又慌亂。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每天都要整天圍著這幫家伙轉,就像大人照顧小孩子一樣的小心翼翼。
我們總是充滿希望,期盼著養好豬,現如今中國的養殖業已逐漸都轉型為集約化規模化的養殖形式。集約化的養殖模式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了豬舍利用率,節省了勞動力等,但我們卻并沒有把這種優勢利用到最大限度。現在的我們仍然停留在手拌料、手清糞,每天推著古老的推車,穿梭在豬場的各個角落。配種舍的技術員們則還需每天跟在種母豬的屁股后追上兩回,以確定它們到底有沒有發情。在豬場里,我們總是在忙碌、勞累中度過,但即便如此我們的生產成績仍然有待提高。而當前發達國家他們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的養殖模式。每天只要坐在電腦跟前就可以管理一個上萬頭的豬場,而且做出的生產成績遠比我們強。我們沒有更加偉大的目標和魄力,我們的現實就是我們是一名養豬人,但是我們相信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就止于此。每一個民族都有一個傳奇,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這樣如此平凡的我們內心深處蘊藏的夢想就是讓我們的養殖業也實現全自動智能化的養殖模式。每天清晨醒來我們不必再為喂豬而發愁,因為我們的設備早已根據每頭生豬的不同情況為它們準備好了口糧,只需它們感到饑餓的時候往料槽前一站便會有美味的飼料放在他們面前。每天我們也不用推著推車,手拿鐵锨彎腰在那收糞,因為到時候只要我們一摁摁鈕糞污就會自動清除并送到指定的地方。以后我們的配種人員再也不用跟在母豬屁股后面冒著被踩兩腳的危險跑了,因為我們有生豬智能飼養管理系統,它能根據母豬舍近段時間的生理反應判斷他的發情指數,到時候我們只要稍微再確認一下便可作出判斷。智能機械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彌補人工管理時存在的大意與惰性。只需把所需數據精確地輸入到系統內,系統便可通過標準化、精確化、智能化的管理,提高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減少了藥物的使用,實現豬場的標準化生產、規模化效益,既做到了安全生產又提升豬場的生產成績和管理水平。
我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我會擁有一個生態農場
那里綠草如茵,鳥語花香
那里果樹成林,魚肥豬壯
我們夢想有一天大家都能吃上放心食品
沒有激素的擔心,也沒有三聚氰胺的煩惱
我夢想有一天大家都能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
在茫茫宇宙中這唯一蔚藍色的星球上過著開心幸福的生活
以小夢筑國家夢,正是你我這種看遙遠而又現實的夢組成了華彩絢麗的中國夢。有了夢想,我們就用青春為夢想而奮斗,我們都不想成為街上一抓一把的庸人,所以我們在一次次的摔倒中爬起,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長大。我們會守著心中的夢想,為了心中的夢想燃燒青春, 直到夢想實現……
(渤海農業 李曉娟)
聯系人:李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