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提起地球一小時,許多人都會覺得熟悉。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具體行動是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人們關上不必要的電器一小時,來表明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它的目的不是為了節省電,而是為了讓跟多人認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自工業革命后期,大生產運動興起,人類以對環境的無情破壞來攫取利潤。然而,自然具有永恒的法則,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類終于吃到了苦果,近年來,全球過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經對大氣層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甚至威脅到人類今后的健康生存。很顯然,只依靠這一個小時的行動,不會對環保有任何更大的幫助,低碳生活還是要從日常點滴做起。
日常出行選擇更環保節能的出行方式,搭乘地鐵、公交、騎行、步行,既可以減少機動車污染排放,也變相的有益于道路暢通,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社會運行的成本。
家庭、辦公場所合理設置空調溫度,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一則降低能耗,二則免受空調病的困擾。學習回收利用垃圾,從源頭上分門別類合理處理,將可回收的二次利用或賣給回收站。
在工作中盡可能推廣無紙化辦公,采用電子郵件、辦公軟件或辦公平臺推送消息,以電子賀卡代替紙質賀卡,拒絕接受傳單、宣傳頁或其它形式的廣告,在線閱讀報刊、使用銀行提供的電子對賬單核對票據,在外就餐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通過這些細節之處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
注重保護水源,隨時關閉水龍頭,使用節水型馬桶、淋浴設施,在選擇家用電器時,盡量選擇帶有環保標志的品牌等等。
上述都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為地球做的小事,滴水成海、聚沙成塔,但恰是這些瑣碎的“小事”可以真正為改善地球大環境做出可觀可感的貢獻。點點滴滴從我做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維護世界環境人人有責。環境是世界的環境,地球是所有人的地球。關注環保事業,學習環保概念,投身環保文化建設,這是我們所有人都不可推卸的責任。
(武清農場 汪胄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