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高速時代,高速路是可以開到120碼的,文字是可以用不到1秒鐘的時間發出去的,即使情緒百感交集在心頭也可以化作文字滴在鍵盤之上打出去,人們不再用人騎馬日夜趕路送信息,也不再發電報,這樣一個略顯浮躁但我們都離不開的時代中,電影業在蓬勃發展,其中爆米花電影最受青睞,文藝片最少人關注,最近一部名叫《黃金時代》的電影走入了我的視野,不僅因為主演是我喜歡的演員,而且片長3個小時——印象里“大片”都得看很久。很可惜,2013年就連萬達院線的爆米花銷售額都可以達3.9個億,但一個投資過億的電影,一上映就票房慘淡,盡管預告片已經向大家透露了,這差不多就是“蕭紅傳”,不過沒有用,因為她的名字不如魯迅,老舍,冰心在我們這代人心中叫的響亮。
而我也是看完電影才買了幾本她的書,這時才聯想起,課本里《火燒云》、《祖父的園子》原來都出自她的筆下。由于她的《火燒云》寫的太美,以至于我小時候對火燒云的認識就是她描述的樣子。她活的很自我,愛得也夠熱烈,終究把自己也過早的灼燒成了一把灰燼,所以作品并不是很多,但幾乎每部都是經典。
《呼蘭河傳》是我覺得最符合蕭紅的情懷的著作,她用一種不哀不嘆的語氣,描述著家鄉,那被冰雪覆蓋的東北小城。這女人流亡過不少于七座城市,跟隨過四個男人,拋棄過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死因成謎,而家鄉是個她再也到不了的地方,那種被人群圍繞卻倍感寂寞的感覺,我們都曾擁有過。“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她的描述方式很特別,有點像她的老師魯迅先生經典描述院子的句子,他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
往往文人為了追求愛與自由,愿意付出相當大代價,那些在我等平凡人眼里驚心動魄的失去與獲得都像飄零在干燥冬日的雪花,落到衣服上未等融化,輕輕一彈就滑落,管他鵝毛大雪只顧風雨兼程。而蕭紅這一生的追逐,,從陸哲舜到汪恩甲,從蕭軍到端木蕻良,不知是渣男太多還是命運照顧她太少,用遇人不淑,顛沛流離形容卻一點也不為過。女人的羽翼本來就是薄如蟬翼的,而時代與傳統的累贅又是笨重的,可她偏要飛,摔這么慘,怎么可能是黃金時代?盡管她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卻依舊成就了許多不朽,也許珍貴的是她與所有人一次次的相遇,讓碰撞出的火花變成永恒被死死釘在了歷史長卷中。蕭紅與她的作品都比較喜歡探討生命里較為原始的東西,就如同這部電影真實的不那么討好人,其實這本來就是我們并不會太搞笑的人生。所幸,在蕭紅去世七十年后,仍然能獲得理解,而相遇還在發生,她的故事像鍍了金一樣印在膠片上,和我們這樣在大熒幕的相遇,在時代中閃著金黃色的光。
(宏達公司 徐熙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