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和潔凈,對北方城市來說,似乎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相較于南方地區冬日的陰冷,北方地區的家里、辦公室里、商場里卻是溫暖如春,不過外面的空氣卻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早晨起床后習慣性地向窗外眺望,灰蒙蒙的天空又回來了,立馬感覺情緒低落。如今的津城,空氣可以連續幾日灰黃渾濁,遮住了陽光,也成了心頭的一朵烏云。這讓我想起了網絡上曾經流行的一個小笑話,說的是某人網購,想買一件天藍色的襯衣,結果快遞卻送來了灰色襯衣一件,就與店家理論,店家的回答是:天空就是這個顏色(灰色)的,親。讓人忍俊不禁卻又發人深省。難道若干年之后我們的子孫后代只能在電視電腦里才能看見真正的藍天白云嗎?還有前段時間北京馬拉松賽期間,出現在國際媒體里最出名的照片估計就是大家戴著口罩跑步,更有甚者,一名選手竟然戴著防毒面具參加比賽!讓人看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兒。
生活在城市里,尤其是霧霾籠罩的華北地區,我們像久旱盼甘霖一樣盼望藍天和陽光。以往,好的生活可以是一套房產,一部豪車,一所不錯的學校,現在潔凈的空氣肯定備受關注。隨著各種智能手機的普及,無形中放大了人們對霧霾的焦慮,因為只要你抬手劃一下,就能看到實時的空氣質量指數正在惡化著你的心情。逼得大部分人用凈化器和口罩來與之對抗,以求得心里的安慰。
然而,焦慮背后,我們對霧霾又到底了解多少?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只看見和感受了燃煤污染、機動車污染和各種各樣的化學污染物的排放。但想要分出誰是罪魁禍首還真是無能為力。
供熱的煙囪一排排吐出白煙,紅燈前的汽車一輛輛喘著粗氣,路邊的煎餅攤煙霧繚繞,燒烤攤更是熱氣騰騰,所有這些讓我想起了抗戰劇中鬼子投放的毒氣彈,所有這些也都為霧霾的回歸助了一臂之力,讓人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霧霾重重的冬日,注定讓每個人的心情變得沉重。讓我想起了時下流行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站在十字路口,我牽著你的手,卻看不清你的臉。
記得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中國人口很多,一個很大的數字,除以13億,就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就是很大的問題。但愿越來越多的深陷“十面霾伏”的我們,早日從自身做起,做一位環保達人,為擁有天藍、地綠、月朗、風清的美好家園出一份力盡一份心!
(嘉立荷 張 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