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鄉,每逢春節家家戶戶便會掛起自己親自制作的紅燈籠,寓意辭舊迎新、紅紅火火。
父親的制作燈籠手藝在鎮上也是有名氣的,每到春節來臨,他老人家都親手制作各式各樣的燈籠,然后掛滿院子的角角落落。小時候,當父親開始制作燈籠,我們就知道馬上要過年啦。提起過年,總是我們這些孩子心中最美好的事情,或是因為能夠大快朵頤地吃到平時很難吃到的糖果,穿上好看的新衣服,亦或是貼春聯、掛燈籠時的喜慶和除夕夜的熱鬧歡騰。
記得小時候,年少好奇的我纏著父親去學做燈籠。在一番笨手笨腳的折騰下,終于做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盞燈籠。盡管大家都覺得燈籠做的很難看,但那一年的除夕夜父親仍舊掛起了我做的那盞燈籠。當自己漸漸長大,對制作燈籠也失去了往昔的耐心與熱情,父親也不責怨,收起了我制作的那盞有些丑陋的燈籠。
如今的自己已是而立之年,也已娶親生子。算來已有兩年沒有回家過年了,除夕夜里,聽到電話那頭父親沉重的嘆息聲,心里五味雜陳,久久無法平復。母親偷偷告訴我,這么多年了,盡管父親每年都做各種各樣的燈籠,但除夕夜里院子里最顯眼的地方總是掛著那年我笨手笨腳做的那盞燈籠。聽完母親的話語,我有些哽咽,在淚眼婆娑中依稀能夠看到,父親拖著蒼老疲憊的身影掛上了那盞有些陳舊丑陋的燈籠。
(渤海農業集團 張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