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都愛春節。于是,當他們長大成人后,心里最好的春節也總是小時候的模樣。我這個80后,小時候的春節與同齡人相似,又有不同。我家祖籍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奶奶和姥姥是同鄉,所以無論奶奶家還是姥姥家,都保留了牧區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春節,我家自然也包餃子,但年夜飯還常常要吃手把肉--這是牧人的“餃子”。每逢過年,我家餐桌擺滿了手把羊肉、牛肉干、奶豆腐、奶皮子、炒米拌奶油、酸奶塊、喝奶茶泡果子。來天津多年,有些做得也不太地道,但在我心里,那便是最鮮美的草原味道。
這一桌年夜飯對我的誘惑太大了。因為奶奶家仍住科爾沁,所以每逢過年都會寄來一些牛肉干、奶豆腐之類,這些便成了春節我家餐桌上年年可享用的饕餮美食。
時至今日,我仍記得那年春節,奶奶第一次教我熬奶茶做奶豆腐。熬奶茶用鮮奶,但是做奶豆腐得用酸奶,自己動手做好的美食,放入口中的那一瞬,鮮奶的清香與酸奶的酪香融化在一起,甚是特別。
小時候,我的新衣總比別人多,春節時尤甚,并不因為家里有錢,只因媽媽生得一雙巧手。每年,媽媽都會給我和弟弟織上幾件漂亮的羊絨毛衣。我便從年三十前一天就煞有介事地跟媽媽商量,三十穿那件,初一穿這件,初二穿那件……一想到能穿新衣,我能比平時起得更早,一點賴床的心思都沒有了。
我記得年夜飯桌上菜式的擺樣,記得那年穿的新毛衣上霓彩般的小毛球,也記得放鞭炮用的藤杖上彎曲的掛鉤,還記得年夜去奶奶家時,我坐在爸爸的單車后癡迷看路邊綻放的煙花。我坐在前邊,媽媽抱著弟弟坐在后邊,爸爸就這么拖著一家四口人,一個單車滿滿的承載著我們一家人的幸福,甚是美好。我尤其懷念掀起奶奶家的門簾時,撲面而來的熱氣,那種只屬于春節的味道。
(嘉立荷公司 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