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著名的江南水鄉。這座小城內水港交錯,街衢縱橫。晚唐的詩人杜荀鶴曾經如此描述它: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
山塘就是這樣一處風光旖旎的枕水河街,它位于蘇州西北部,自那“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閶門向西迤邐,綿延七里至“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民間有俗語謂之“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招募工人鑿河堆堤而成,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它曾經是明清時期我國古代商貿和文化最發達的街區之一,有“神州第一古街”的美譽。及到如今,經過修復的山塘街已然是蘇州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精粹交集之處,稱得上是“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
有首地方民歌是這么唱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光……”。
“河街相鄰水陸并行,樓閣建筑典雅精致、疏朗有序,街面店鋪林立、會館聚集”是外地人對山塘街的第一印象,也是現實景觀的生動寫照,同時可以說這是蘇州街巷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山塘河在中間,兩邊是街道,山塘街位于河的北側,通過“橫七縱八”的石橋與對岸相連。街上的店鋪和住家鱗次櫛比,大多是前面挨著街,后頭臨著河,有些地方還造出頗具地方風情的過街樓,以雕梁畫棟、朱欄層樓來形容最是恰當不過。
倒退三五百年,曾經的山塘,河面開闊宛如大湖,其間遍生芰荷,夾岸桃花映水,柳絲長垂。水陸往來頻頻,朝夕集市繁忙。有詩云:“七里笙歌長不斷,多少濃蔭覆畫船”。這種繁華景象吸引康乾盛世的帝王臨幸駐蹕達11次之多,后來更是依樣在北京城里建了一條蘇州街。當年盛景,何等風光!這風光若放在北方的河畔也許會失了那細膩委婉的味道,只有在江南、在蘇州、在這水、這路的山塘聽著耳邊的吳儂軟語的呢呢喃喃才有獨特的繾綣情致入畫來。
現在的山塘,從渡僧橋頭一路向西去,先是一段繁華的商業店鋪,宛如星河云集,密密麻麻的展示著蘇州的歷史風情,左看右看竟好像能找回那曾經的老蘇州情趣;行過新民橋,車水馬龍喧囂人聲里盡是濃厚的市井味道,蘇州街頭巷尾的生活旨趣在這里全都能歸攏起;再走走看,沒多遠,江南煙雨里的傳奇色彩便一點點鋪灑氤氳開,半塘形形色色的傳說和故事帶著生動的水色撲面而來,跌宕起伏的臨摹歷史的精彩;若你還邁得開腳步,那便繼續往前走好了,再往前就是古代文人墨客留印記最多的路段了,不妨在這兒沉浸思緒,好好的享受一下穿越時空而來的文藝氣息,感受古之大家的風采情調。
一路走來,至此山塘街也快到了盡頭,徐徐行去、緩緩歸矣,河面漸寬,一派寧靜疏朗的山林風光逐漸呈現開來,這便行到了虎丘……
(附:七里山塘或七貍山塘均有說法和出處,不一而同,文中用的是表示長度“七里”一說。)
(東方實業 汪胄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