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拿起書本了?你有多久沒有完整的讀完一本書了?對很多人來說,讀書在今天成了一種奢侈品。他們說:工作忙、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時間碎片化,所以我沒有時間讀書。但真的是沒有時間么?如今我們的生活比先輩們便利很多,交通發達、通訊無礙,衣食住行都比前人節省了大把的時間,但反而,我們因為“沒有時間”而丟掉了“讀書”的習慣。其實,說到底讀書是一個思考的過程,而思考是使人進步的途徑。隨著文明的發展,“書”的形式多樣化了,但讀書的本質依舊未變,那就是思考。
很多人把時間用在了各種刷屏上,地鐵站、餐桌旁、甚至馬路上,任何空閑下來的幾分鐘,都不乏“低頭族”的身影。在這個資訊泛濫的互聯網時代,太多的資訊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面對被精心包裝后鋪天蓋地而來的現代媒體資訊,使人仿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緒,甚至用不著思考,只需要隨時點一下屏幕,就能找到所需要的適當言論。而這些獲取資訊和知識的便利方式,實際上鈍化了我們的大腦和思想,我們來不及思考,也用不著思考,動動手指“轉發”就夠了。
而說到讀書的好處,古人有云:“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是人類精神遺產的寶庫,是過去已經知道的知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學術前進軌跡上的記程碑,無論是歷史、科學、哲學、小說、詩集,都凝聚著前人的智慧結晶。
如果你拿起一本書,立刻就能走進另一個不同的世界,閱讀是與作者進行的一次一對一的談話,談話者將引領你前進,帶你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時代或是未知的領域。一個人,如果每天能有2個小時完全忘卻現實的生活環境,徜徉在另一個精神國度,何嘗不是一種思想上的旅行?因此說,讀書可以擴展我們的視野,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讀書可以充實人的思想和生活,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思考,可以讓我們更獨立、更自由;讀書更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在長期閱讀的過程中,能使人慢慢學會自主思考,懂得審美和趣味,從而改變或建立自己的三觀。
我們出這期專版的想法就是提倡大家多讀書,讀好書,從電子產品中解放雙手,逃離各類現代媒體的資訊汪洋,擺脫網絡文學的低俗品質,回歸紙質書本的閱讀。把閱讀當做理解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在讀書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在讀書中獲得精神的愉悅,在讀書中增長知識見聞,在讀書中學會自我思考,擁有獨立的思想。
讀書,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
(海河乳業 劉甜)